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

仓巷

  南京有许多值得我怀念的地方,西康路1号,我身份证上的住址;西康路60号,我离开南京之前、也是我在南京这么多年,住得最惬意的地方;云南路1号,我在那里认识了许多人,结实了许多朋友,学到了许多东西,认清了许多嘴脸,留下了许多遗憾;还有江宁、鼓楼、龙江,夫子庙、朝天宫、青岛路、石头城……这许多名字我都很怀念,但一个很不起眼、很不著名的小巷,装载着我些许的怀念,那就是仓巷。



  仓巷,就在南京著名的古玩市场——朝天宫鬼市的旁边,在这条仅容两车并排通过的巷子两边足足盘踞了十几家旧书店。每一家书店,无论大小,都会有自己的名字。

  在这里买到的第一本最让我兴奋的书,就属上海书画出版社70年代出版的《吴昌硕印谱》了,原价几毛钱的书,我花了35块钱拿到。但还是欣喜若狂,一回到学校,第一时间我就跑到建平先生的办公室,向他展示我的猎物。

  建平先生自然是很高兴,和我共同品读着这位世界著名的印坛大师的作品集子。我学着欣赏、学着揣摩、学着临习……


  在这充斥着功名利禄,物欲横流的社会,很多浮躁的人耐不住寂寞,压不住性子。稍懂些皮毛,就敢出书,呵呵。但我,却就上钩了。


  有一次,在游遍仓巷大大小小的旧书铺子以后。实在没有淘到心仪的书,不肯善罢甘休。终于在一家小店看到一本品评汉印的书,盘算着买下来。但是看出版社,尚可,看作者,没听过。正在矛盾中,又想起建平先生的教诲:要多看汉印,多临汉印。于是,决定买下来。


  又是20公里的路程,回到江宁的新校区以后,欢天喜地地跑去找建平先生,先生拿到我买的新书以后,感觉欲言又止。最后,还是说了。


  原来,这是南京艺术学院的一个本科毕业生写的一本“书”。


  话说这南京艺术学院,也是为中国当代传统艺术界贡献了不少新鲜血液的高等学府。尤其是书法专业,是我等日夜向往的。能在“南艺”的本科班教室听上几节课,能和“南艺”的导师们、研究生们交流交流,都是我和文龙兄梦寐以求的事情,而获得“南艺”的学士或硕士学位,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。

  但我们向往学习的毕竟是南艺的文化领袖,而不是他们的学生。


  当然,也只能怪自己不会给面前的这本书一个客观的评判,只是冲着“汉印”二字就轻易下手,也未免草率与感性。况且之后的淘书经历,让我更觉得,这本书也就作者是对他的前輩、老师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拼接,筛选而已。
  
  咱也算是常在河边走的了,所以,湿鞋,也是难免的。看走眼买一本本科小学生写的书算什么,还有更糗的呢。这次经历可谓是我收藏经历中最窝火的一次。
  那是个什么日子我不记得了。反正那时我还没有进入科学的书法学习阶段,曾经有个前辈指点我,“学篆书要从临写《说文解字》上的篆书字头开始”。我盲目从信了。现在看来,《说文》的篆书字头,唯一的优势就是字多。从偏旁部首,到平日常用、不常用的字,一应俱全,什么生僻的字都找得到。但是呢。当代出版的《说文》影印版,多是32开本,小小的书页上,一页纸上印四页《说文》。原本就不大的篆书字头,被缩得更小。况且,当代出版社影印的《说文解字》,即使是质量好点的,也是以北宋影印本为范本。那时的刻板,除了有大量的文字讹误以外,篆书字头已经失去了秦汉小篆的美感,有的甚至缩头缩脚……扯远了……
  总之,那时的我就想买一本好的《说文解字》,用来临习篆书。于是,我就开始了苦苦的寻觅过程。朝天宫的发现,使我发现了希望。里面有很多“古玩”,自然也少不了古书。有一个周末,我抽出了一整天时间,和我亲爱的ww同学一同前往朝天宫。
  没费多少周折,我便找到了一套号称是清道光版的说文解字。一时的兴奋,我没有过多的考虑它的真伪,一股热血冲入大脑,二百多块钱的钞票自然的就到了卖家的手上。
  其实此前我已经有一套20世纪20年代前后,由中国近代著名藏书机构“文渊阁”收藏,后流落民间的,由商务印书馆的前身——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×××家藏北宋本的影印本,此乃1920年代以前的真货。很开门!当时我是以120元一套,从西安解放路图书大厦五楼的古籍部购得。我还特意为他亲手制作了绫裱书封。那一套共分四册,每册,又按甲集上、甲集下的排法,一直排到亥集下。说这些有什么用呢?问题就在,我在已经有了这套开门真货的知识的基础上,都没有注意到这套“说文”的疑点。这套“说文”每一个天干命名的集为一册,一共分为十二册。由于分得册书太多,而内容有有限,自然每一册都很薄。这不是古人实用为首的作风啊。
  然而这一切,都是我付钱走人之后,游转到仓巷,在一家旧书店,经店家无意点破,才突然意识到的。这时我又开始了理性的分析。真正的老书,纸发黄,但每页纸都是靠近中心的地方颜色淡,靠近边缘的地方颜色深。而这套不是!老书因为日久,纸会发脆,而这套书为了做旧,使用化学物质使纸变黄,同时,纸会变软。等等等等。
  冲动是魔鬼啊!怎么办?退啊!
  又找到那家地毯的老板,明显看得出,老板和老婆孩子一家人,正沉浸在赚了大钱的喜悦中。退钱自然是难上加难。我和ww分别拿他的孩子和老婆做为突破口,孩子倒好,年幼、天真、无邪,或许也同情了我,没说什么硬话;他老婆就不一样了。毕竟身经百战,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了。知道我们意识到上当了,嘴硬得一塌糊涂。说什么这是朝天宫的行规,卖出去的东西要是再收回,旁的人家回骂的,在这里以后生意就不好做了,云云。 最后我和ww同时哀求老板,说可以少退点钱,给他些盈利,老板勉强答应。就这样,240块钱只退了160。想想都悔啊。谁叫咱……不知道这算笨吗?

  离开南京两年多了,最近一次去仓巷怕是将近两年半以前。记忆已经不想当时那么清楚,但印象还是非常的深刻的。那破烂的矮房,仅容两车并排通过的的马路,还横流着污水,但向往的心送来没有厌倦过这个地方。这些书店、也是店主的家,做饭、住宿、养儿育女,都在这狭小的空间。但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。并不显得拮据。卖掉一本书的收入,或许连一道菜一碗米都换不来,但这些人就这样在这不到500米长的仓巷里繁衍生活着。